教育部通知,今年9月,北京、天津、遼寧、上海、山東、海南等6省高一新生開始使用根據高中新課標編寫的新教材。歷史就是這樣的,有同學表示,歷史小論文答題比較難。沒有方法,很多同學都說不會寫歷史小論文,答題時總是感覺無從下手,得不來分數,別急,啟達教育老師為你整理了備戰2002高考歷史:全方位解讀高考歷史小論文答題套路,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!
教育部通知,今年9月,北京、天津、遼寧、上海、山東、海南等6省高一新生開始使用根據高中新課標編寫的新教材。歷史就是這樣的,有同學表示,歷史小論文答題比較難。沒有方法,很多同學都說不會寫歷史小論文,答題時總是感覺無從下手,得不來分數,別急,啟達教育老師為你整理了備戰2002高考歷史:全方位解讀高考歷史小論文答題套路,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!
解題概述:
認識:該試題分值固定、屬于開放性試題。它的開放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材料開放、問題開放、答案開放、學生的思維開放。
解題技巧指導
步驟一:看問題、明要求、確定對象
步驟二:細讀材料提煉觀點
在提煉觀點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并要用專業術語表述。
步驟三:組織答案(要求段落化、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)
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:
第一段觀點部分。在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兩步,第一步用專業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,
第二步亮明你選擇的觀點,表述時用詞一定要確定。比如我認為……正確、我同意……等。(2---3分)
第二段:史論結合部分(7---8分)
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、多個層次運用史實來論證你選擇的觀點,盡量要做到史論結合。
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。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。
思路一: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外交、社會生活。
思路二:外因、外因。
思路三:國際因素、國內因素。
思路四: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(國家或組織)等。
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,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,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。
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,要準確運用所學的知識,表述要準確,層次要清晰。
第三段:評論部分。(2---3分)
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。(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,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相關的歷史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。)
具體解題技巧:
01題型
1、從常規出題來看,它一般分為兩類
一類是針對某種觀點或看法,要先行明確表態(是否正確;是否全面等)后再進行分析解答;
要求:對該模式贊成、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,觀點明確;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,史論結合。
另一類則是一題中有幾種不同的觀點或看法,要先行或先后明確表態,然后分別進行論證。
2、從材料陳述看
一類是材料觀點直接給出;
另一類是觀點間接(觀點隱含)給出
3、設問類型看:包含評述,評價,評論三種
(1)評價,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、地位、作用、積極意義或者影響等;
(2)評述則是把評價歷史人物、歷史事件、史學觀點等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,即邊敘述邊評價,或者先敘述再評價;
(3)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、事件、觀點等進行分析、論證或評價
注意:
(1)評價偏重于從史實中得出結論;
評述類偏重于敘述史實;
評論側重于運用辯證史觀或者唯物史觀,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、人物、觀點的認識;
(2)評價、評述類設問一般含有標志性的詞語,如:評價、簡評、評述、說明、論證、如何解釋、你認為、你的看法、你的觀點、如何理解等;
歷史人物評價:
(1)定性評價即整體評價;
(2)定量評價,即以史實說明。
(3)一分為二和看主流相結合。
歷史事件或現象評價:
(1)根據要求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評價。
(2)需要結合背景、特點、作用、影響等等,看評價角度。
02解題步驟
第一步:完整的閱讀材料,提煉觀點
①提煉觀點,弄清幾個問題:
評論的客觀對象評論者的主觀認識是什么?
有幾個觀點?
各觀點之間是什么關系?
誤區:為了搶時間作答,沒有完整、準確的閱讀材料,斷章取義,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,導致全盤皆輸。
注意:
①如果設問是:論證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觀點,只能同意。
②提煉出觀點后,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,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于你接下來的論證,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。
第二步:陳述觀點并對觀點進行判斷表態
1、材料只有一種觀點怎么表態
①同意或正確
②不同意或錯誤,陳述你的觀點
③辯證看待: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
(做題慢的同學盡量避免這種答法,因為時間緊急,論證費時,不利于得分,做題快的同學可以嘗試,挑戰滿分
傳遞咨詢 知曉動向
領取免費備考資料